[拼音]:zhengzhi jiliangxue
[英文]:polimetrics
又称计量政治学。运用数学形式和统计学方法对政治现象进行定量描绘或定性分析的学科。它是政治学和数学、统计学交叉的产物,运用数学、统计学对数字资料或事实进行蒐集和分类,以求有效和科学地分析有关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政治计量学持 3项原则:
(1)排除实体概念,对社会政治现象某个侧面进行研究;
(2)排除价值观念,作“纯科学”研究,不涉及意识形态;
(3)以一般的命题用假设的方法做预测性的研究,并对解释性的政治理论作推断的验证,提出或评价政策方案。
政治计量学的形成与发展,与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密切关联。行为主义政治学强调政治研究应当向精密科学看齐,寻找政治现象的规则,突出定量分析,设定“纯科学”的研究目的。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西方一些政治学者开始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来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力图用数学、统计学和符号逻辑学来建立高度抽象的模式和公式。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政治计量学的研究逐步发展起来,到了70年代,趋于成熟,先后出版了一些专门的著作,如美国学者T.R.格尔的《政治计量学:计量巨集观政治导论》(1972)。政治计量学在政治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政治计量学受数学和统计学的影响,不同的学者采用这两个学科中不同的公式、方法、模式和逻辑来完成自己的研究。政治计量学包括很多方式和模型,可以分为描述和推断、理论和应用、引数和非引数等多种型别。政治计量学的主要统计型别有:
(1)规范统计。用于评价活动、政策和体系。其中又有以利益–成本分析为主的非可能性分析和可能性推断分析之分。
(2)推断统计。属于归纳统计。它研究怎样从可观察的资料进行推断,并对正确推断的概率进行估价。其中又有非因果性推断、因果性推断、实验研究、非实验研究、因果模式等方法。
(3)描述统计。运用百分比、平均数、中位数和频数分布等进行研究,其中又有解释统计和限定统计等。解释统计运用陈述测量、意向估计等手段研究和分析物件。
(4)意向估计。涉及研究物件的目标、理由、意义和偏好等方面。
(5)理论统计。研究推断过程,论证不同的分析模型。
(6)引数统计。运用正态分布的样本进行研究的统计方法。
(7)非引数统计。不要求正态分布的统计方法。
政治计量学还包括一些主要的模式,如因素分析、结构测量、理由分析等。每一种模式均有严格的程式和计算步骤。如理由分析包括五个步骤:依据研究目标提出问题,选择需加以研究的行为型别,建立合适的统计计划,寻找行为的理由,最后确定和解释统计数字。政治计量学在研究中注重用数学和符号逻辑学表述概念,提出假设,引出命题。政治计量学者在研究中运用了一些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对政治计量学是至关重要的,如:
(1)相关。指两个或诸个变数之间的关系。
(2)相关系数。指数量之间关系强度的数字指标。
(3)等级程式。指依两个变数的大小顺序来安排主题,并确定一变数的等级秩序在多大程度上与另一变数相近。
(4)积矩相关。指等级之间的等矩大小。
(5)多元相关。指用多种自变数来解释一个应变数。
(6)偏相关。分析其他有关变数受控制之后两个变数的变化总量。
(7)零假设。指假设某一研究的变数之间不存在关系。
(8)概率。指一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9)回归技术。测量与一个自变数的变化总量相联络的应变数的变化总量。
(10)信度。指在相关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项测量技术能重复产生相同结果的程度,等等。
政治计量学是当代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测政治现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政治现象和社会现象有著深刻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具有较大的变易性和灵活性,对变易颇大的政治现象用统计数字去进行机械的解释收效并不理想。因此定量分析不能完全摆脱定性分析,有的政治计量学者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主张把两者结合起来。
标签:政治, 计量学